Welcome
admin
admin

2025-11-17 01:00:14

赛事资讯
8761 340

近期先后参与了几个股票重组\收购套利,分别是:杭汽轮B、ST新潮、海光信息&中科曙光、大智慧,做个总结,以期抛砖引玉。

1、首先是时,也就是介入和退出时间。我们应该在有想象空间的时候开始,在尚未达成时结束。上涨原因就是认为他会上涨,所以买入,买入又促成了上涨,但是当真的达到目的了,大量的获利了结就会造成卖出,造成踩踏下跌。远的不说,就说中科曙光和海光信息的重组套利,当两个股票都发布了停牌报告后,大家认为重组后股票肯定会涨,这个时候股票已经停牌,是没有办法买入的,只能通过买入包含有这两只股票的基金来间接买入。因此众多信创ETF等基金变成了套利对象,而买入或者申购这些基金后,基金经理就需要去买入一篮子股票,促进了这些股票的上涨,股票的上涨又带动了这些基金的净值增加,所以我们在看到了这些套利基金大幅上涨。而当中科曙光和海光信息重组公告出来后,本来期望的上涨因为大量的套利资金获利了结变成了下跌。所以真正的卖出时机就应该是两只股票开牌前,而不是开牌后。

2、其次是势。也就是买入价格。买入价格涉及到的是几个数据:现金选择权、收购价格、收购数量或者比例、换股的价格差。通过这几个数据的把握,来选择合适的买入价格介入,以保证合适的利润空间、风险裕度,或者是赢面。

3、搞清楚背后的逻辑。这个就涉及到重组操盘的人的想法,只有搞清楚这些,动作也才有方向。比如重组合并,投票前,操盘手一定是希望大家投票通过这个方案,那么也就必须要让投票的人有动力去做。假如股票价格低于反对票的现金选择权,那大家就会因为想要套利现金而投反对票,那么一般情况操盘就一定会稳定股价在现金选择权价格以上,所以当市场出现在现金选择权价格以下时,就是非常好的买入机会。而吸收换股的话,如果希望被吸收的一方股东投票同意的话,那就要让他们有利可图,也就必须保证在投票前两者有一定的价差空间,而在投票后,因为大家已经投票同意,这个价差空间就没有必要保留了,所以也就会收敛,不过这个收敛不一定是被吸收方涨,也有比较大的可能是吸收方跌。

以上是否合适,还请批评指正。

发表时间 2025-06-16 21:10

来自山东

分享

站外

私信

赞同来自:

布衣洪儒 、lyjgeorge 、不驯服的野猪 、xqgzs 、低风险高回报 、代杰123 、陪戎校尉 、Miloooo 、张集思78 、kolanta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