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酒店不仅见证中港两地酒店业的发展,也见证了香港资本市场的风风雨雨。
在酒店这个古老而传统的行业,从全球来看,绝大部分公司的眼里只有两个字:规模。
1
规模的诱惑
2015年11月,美国酒店巨头万豪国际集团宣布,同意支付约122亿美元收购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国际集团,收购完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酒店连锁集团。
2016年3月,有一股神秘的东方势力加入战局,由安邦保险集团、美国J.C.Flowers&Co与春华资本三家机构组成的联合体给喜达屋发来估值128.4亿美元的非约束性收购要约,随后又加码到132亿美元。
面对安邦的新收购方案,万豪继续提价,开价约136亿美元,随后安邦再次提价后因众所周知的问题而撤回邀约,故事的最后,万豪成功收购喜达屋,成为全球最大的连锁酒店集团,旗下共有30个酒店品牌,在全球110多个国家有超过5700家酒店,110万间客房,全球每15间酒店客房中就有一间客房是属于万豪酒店集团。
视角切回国内,上海国资委旗下的锦江股份在近年来连续收购卢浮酒店集团、铂涛酒店集团、维也纳酒店集团后,成为国内最大的酒店集团,市占率高达20.3%。北京国资委旗下的首旅酒店并购了经济型酒店的龙头如家酒店集团后,市占率也大幅提高到12.6%。华住酒店集团压对中端酒店崛起的趋势,在并购桔子精选后,也站稳市占率第三的排名(11.2%)。
输出酒店管理,轻资产快速扩张,做大管理规模,是全球各大酒店管理公司共同的追求。以规模为导向的大型酒店管理集团其实类似基金管理公司的逻辑,输出管理,洪涝保收,看天吃饭,这就意味着,其业绩的稳定性于宏观经济成强相关。
然而,当视角切到港股,会发现有家在业界举足轻重的酒店管理公司,居然用的是与全球巨头完全不一样的策略:同一城市只建一间酒店。其底层逻辑是,既然要做顶级的奢华,那the best必然只有一个,如果有两个,那哪间更好呢?
这个不疾而速的传奇酒店集团就是英籍犹太裔的嘉道理家族创立于1866年的香港上海大酒店(The Hong Kong and Shanghai Hotels, Limited),旗下唯一的品牌就是豪华品牌:半岛酒店(Peninsula)。从酒店品牌在香港创立至今已有150余年,在全球仅拥有并管理了十家位于全球一线城市的豪华酒店,近年陆续扩张也仅仅有三家新的在建酒店。
很多人都知道香港有个汇丰银行(5.HK),但是并不是很多人知道它的全名是: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The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Limited ),这两个公司没有股权关系,但是它们的命名逻辑来看,就知道他们见证过同样的历史,两者能在漫长的岁月中屹立不倒必有其成功之道:稳健。
如果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大酒店的扩张策略,其是典型的价值投资者,低杠杆等待机会,如果有好的机会出现的时候,重仓进入,长期持有酒店物业,获取土地增值收益,与城市共同成长,同时自己输出管理,确保服务的品质,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获得品牌溢价。
当我们在聊价值投资的时候,当然要关注管理人的水平了,这就必须聊到大酒店背后历经三代依然兴盛的嘉道理家族。
2
家族的传承
嘉道理家族,祖先世居伊拉克首都巴格达。18世纪时迁居至印度孟买,后在上海发迹,辗转来到香港发展,见证这个城市的兴盛与繁荣,历经三代,如今在香港有两大核心资产,专注电力的:中电控股以及专注酒店管理的:大酒店。
评估一个管理层的好坏,不能看他说过什么,要看他做过什么,如果回看嘉道理家族旗下的中电控股会发现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就,自1960年起57年来,中电的年度股息从未减少,这么漫长的岁月,足以证明嘉道理家族对于股东利益的尊重和对信誉的重视。
嘉道理家族也一直关注慈善与公益,尤其在教育方面,在上海社会及犹太人社区地位举足轻重。而嘉道理家族对于企业经营也有更具社会责任的要求,大酒店在家族精神的指引下在2013年制定名为「尊尚传承2020愿景」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020愿景」最初分为七大范畴和52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目标已概括为以下三大关键领域:宾客、员工及所属城市。公司在实践「2020愿景」方面进展良好,2017年已达成逾80%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再谈及大酒店的发展历程,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于1866年3月2日创办,前身是香港大酒店,1890年代开始由嘉道理家族持有,1922年并购上海大酒店并于第二年使用现名。旗下的半岛酒店(Peninsula)品牌,在世界各地管理多家豪华酒店,包括香港尖沙咀半岛酒店。曾被评为全球十大知名酒店之一的半岛酒店位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面对维多利亚港,是香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酒店,是香港以至全球最豪华、最着名的酒店之一,半岛酒店才真正称得上是香港文化及经济辉煌鼎盛时期的“象征”,奢华与情怀并重,地位不可取代。
以香港半岛酒店为起点,大酒店逐步建立了全球核心城市的顶级酒店资产组合,也见证和参与了中国酒店业发展的历程,公司于1922年承接北京六国饭店的管理,后于1981年幸获中国政府邀请,管理中国首间合营企业─建国饭店。1982年,本集团再次获邀担起管理中国首间享誉国际的五星级豪华酒店「王府饭店」的使命,经过一连串的架构重整并让香港上海大酒店购得控股权,「王府饭店」于2006年正式更名为王府半岛酒店,并于2017年夏季完成了大规模翻新工程,稳健发展,历久常新,与城市共成长一直就是大酒店的策略,是大酒店屹立150多年不倒的策略。
大酒店不仅见证中港两地酒店业的发展,也见证了香港资本市场的风风雨雨。
1987 年初,由于大酒店股价低迷,刘銮雄开始狙击大酒店,在持股比例大幅提高后,开始谋求进入董事会,尽管刘銮雄的以及盟友林建岳的持股比例在三成以上,但是依托嘉道理家族多年的信誉,在中小股东的支持下,还是守住了董事会的席位,最后用了高昂的代价接回股权,守住了家族的资产,这比“万宝之争”都不知道早了多少年...
后来,继刘銮雄之后,香港富商罗鹰石之子罗旭瑞也发动的大酒店“二次敌意收购战”。两年之内,两次遭狙击,虽然都获得惨胜,香港上海大酒店主席米高·嘉道理对外表示:“今后无论怎样,(嘉道理家族)都会把控股权保持在 50%以上!”
然而时光飞逝,大酒店稳健的经营理念,一直也缺少投机资金的关注,股价也常年跟随大市波动,即便嘉道理家族持股比例高于50%,依然引起产业资本的关注,在2016年底,蔡华波及旗下太和控股开始大手笔增持大酒店股份,持股比例一度高至12%。
随后,太和控股进行了一系列的重组,新大股东为私募股权基金公司Yellow bird Fund,6月27日,太和控股将持有的1.84亿股大酒店股份,以12.8元的价格转让给新大股东,代价23.59亿元,预计近期完成资产的重组。
有嘉道理家族的掌舵,大酒店不会是一个迅速扩张的成长型公司,但是一定会是一个稳健的价值型公司,因为不管中电还是大酒店,已经证明了其对信誉的重视,这么多年的家族经营文化的传承,有着强大的惯性,让这种稳健的经营理念继续传承下去。
这也许就是这么年来,这么多产业资本反复想着去介入大酒店的原因,因为从长期来看,信誉的价值是显着低估的。
3
财务表现
8月3日,大酒店公布2018年半年报,实现收入28.5亿港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6.44亿元,同比增长24%;基本每股收益0.41元;拟每股派现5港仙。
目前,大酒店拥有亚洲、美国及欧洲拥有十间半岛品牌的豪华酒店,其中两间由联营公司持有(巴黎、比华利山),另一间由合资公司持有(上海)。除酒店外,还营运商用物业分部(从事开发及租售豪华住宅公寓,并于亚洲和欧洲的市中心黄金地段出租办公室及零售物业)。第三个业务分部提供会所与服务,包括香港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山顶缆车。
核心收入主要来自酒店分部,酒店分布2018年上半年增长强劲,主要是因为王府半岛酒店经大规模翻新后的所有客房已全面投入服务,以及香港半岛酒店和曼谷半岛酒店表现出众,双双实现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双位数增长。此外,商用物业分部表现良好,浅水湾综合项目租金收入增加,上半年业绩持续向好。
2018年上半年,除税后的营业项目的净现金收入为6.46亿港元 ,同比增长39.52%,存量酒店的更新资本开支已经下降,扣除日常资本开支净现金流入4.46亿,同比增长218.57%。伦敦、仰光、伊斯坦堡三家新酒店开资持续扩大,为后续开业奠定基础。
自营酒店运营管理是重资产长周期的业态,大酒店只有在出现好机会的时候才启动扩张,目前资产遍布全球超一线城市,财务稳健负债率低(净债务与资产总值比率为12%),能充分对冲全球的非系统性风险,作为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经过这么多轮牛熊周期,相信也会有足够的智慧度过这一轮的贸易战。
前文提及,评估一个管理层的好坏,不能看他说过什么,要看他做过什么,金融危机以来,公司的派息持续的上升,上半年业绩恢复增长,管理层就将派息从去年的4港仙提高到了5港仙。
4
结语
时间,是某些企业的敌人;时间,也是某些企业的朋友。
很明显,时间是大酒店的朋友。